糖尿病是现代人的常见多发病,但是很多人在控制血糖上 还存在一些误区,只有避开这些误区,才能做到科学有效地降糖。
糖尿病患者日常降糖常见的8大误区
误区1:用甜味剂代替糖食用,可以尽情享用?
为增加食品的美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选用甜味剂。
如木糖醇、蛋白糖、阿斯巴甜、甜蜜素、甜菊糖、糖精等。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蛋白糖怕热,可做凉拌菜,或将菜炒熟后加入,也可做冷饮或其他不用加热的食品。
b .木糖醇多食后可能会造成腹泻,应避免过多食用。
c .甜菊糖、糖精等加入过多可有异味,可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以减少用量。
误区2:多吃了食物只要加大了药物剂量就可以?
不控制饮食,只靠加大降糖药剂量缓解症状,是不正确的。
很多药物都有一些毒副作用,加大药物剂量就会加大其副作用。
饮食能量过多,使身体肥胖或血糖升高,很多情况下即使加大药物剂量也不会使血糖控制平稳。
误区3:植物油比动物油好,因此不需要限制?
两者同为高能量,高脂肪食品,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从而加重病情。
误区4: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日只吃粗粮?
虽然膳食纤维有降血脂、降血压、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便秘等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但是也不能片面地去选择。如果一味地只吃粗粮会造成其他营养素的缺乏,违背了膳食平衡的原则,对健康也不利。
误区5: 打完胰岛素后去抽血化验 ?
有些患者为了不耽误治疗,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就去医院抽血化验。
要提醒的是,由于去医院抽血这个过程在时间上很难控制,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势必要推迟进餐的时间,这样可能诱发低血糖。
误区6:怕多尿而限制饮水?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维持体内充足的水分是至关重要的。一旦缺水,人体的循环血液就会随之减少,但是葡萄糖总含量并不降低,这就导致了血糖浓度逐步攀升。
所以糖尿病人应尽量多喝水,每日饮水量最好达到2 000~3 000毫升。
误区7:为了化验而停用降糖药?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
因此,化验血糖前千万不要擅自停药,也不要刻意节食,这样不仅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反而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而加重病情。
误区8:只检查空腹血糖就行了?
糖尿病的诊断不仅要看空腹血糖,更要看餐后2小时血糖的情况。
事实上,一天之中的血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且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比空腹高血糖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