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早期发现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起病隐匿,往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病程,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达到尿毒症阶段。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供能,所以只有当肾功能有较明显的减退时才有相应的症状出现。而各种早期症状,如易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程度较轻且无特异性,往往容易被忽视,结果导致很多慢性肾衰竭病人对自身病情毫无察觉,一旦觉得不适,到医院就诊时通常已经较晚期甚至已经进入尿毒症阶段。
为了能在早期发现慢性肾衰竭并加以控制,患者应关注以下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的症状:
1、易疲劳、乏力:这些症状可能在休息后会有所缓解,因此常被误认为是工作劳累引起的。其它疾病也可引起疲劳、乏力,所以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症状,或者到医院进一步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2、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体内毒素蓄积会导致消化系统症状,早期为食欲下降,随着肾功能的下降,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等。
3、颜面、双下肢浮肿:由于肾脏排泄能力下降或低蛋白败血症导致水分在组织间隙滞留引起的,如伴有尿量减少更加提示为肾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常表现为晨起时颜面部及双侧眼睑水肿,休息后可稍减退,也可出现在双侧下肢,以后逐渐蔓延到全身,此时肾脏功能已经严重下降。
图 | pixabay
4、面色萎黄:慢性肾衰竭伴有贫血会导致患者面色泛黄,如果肾功能受损比较严重,毒素沉积可使皮肤颜色变深。
5、尿液或尿量异常:早期可有尿量增多、夜尿增加等尿液浓缩功能下降的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尿量会逐渐减少。
6、腰酸、腰痛:腰酸、腰痛可能与肾脏病变有关,如伴有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则可能性更大,但需注意排除脊柱和脊柱旁软组织(如腰部肌肉)病变等导致的病痛。
7、高血压:肾脏排泄水、钠能力下降引起的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等血管收缩物质增多,均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有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排出肾脏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这些早期症状轻而且没有特异性,许多病人不重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应引起警惕。除此之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也是早期发现慢性肾衰竭的途径之一。
怎样避免肾衰竭加速?
目前,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以及延缓病情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为主,因此,对各种危险因素的预防占有重要地位。
图 | pixabay
常见的加速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如下:
1、原发疾病的加重和重发
高血压肾病患者应进行有效降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糖尿病肾病病人应监测血糖,维持合理的血糖水平;狼疮性肾炎病人应积极控制狼疮活动。
2、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肾灌注减少大量失血、休克、过度利尿、严重呕吐和腹泻所致脱水、心衰等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肾损伤。
3、尿路梗阻
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压迫输尿管、前列腺肥大等可造成尿路梗阻,尿液排出受阻,肾单位囊内压升高,因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梗阻性肾病,加速肾衰竭。
应及时解除梗阻病因,恢复尿路通畅。
4、高血压
持续的高血压可通过血管硬化
慢性肾衰竭病人需注意水钠潴留引起的容量性高血压,控制水和盐的摄入。
图 | pixabay
5、肾毒性物质
避免一些含有肾毒性的药物,避免接触具有肾毒性的重金属,具体听从医嘱。
6、严重感染和创伤
尿路感染、败血症等和严重创伤应激均可加重肾损伤,应尽量避免,积极治疗。
7、不恰当饮食和代谢异常
合理的饮食是慢性肾衰竭病人治疗的基础,不恰当的饮食会加重代谢紊乱,加速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怎样预后?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是进行性的,患者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后终将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需要依赖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来维持生命
即使如此,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慢性肾衰竭的预后仍难以准确预测,但可以据原发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来进行适当评估。
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性疾病种类、病理类型、起病方式、病程、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均有影响。
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是延缓肾衰竭进展、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可以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通过治疗原发疾病、避免肾毒性药物等造成急性肾损伤的各种危险因素和阻断高血压等肾损伤进行性发展的机制,可以有效减慢肾功能丢失的速度,推迟尿毒症期的到来。
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相反,慢性肾衰竭缺乏幼小的治疗和控制往往进展迅速,预后差。